手机上的“光学防抖“意义有多大?( 三 )

看起来有了光学防抖加持的手机很“高大上” , 但无论是三轴还是四轴 , 实际防抖效果都没有吹嘘的那么神奇 。 光学防抖只能抵消小幅度的抖动 , 低光环境下较大幅度的抖动依旧会导致照片发虚 。 而且 , 光学防抖并不能提升画质 , 它的意义在于延长曝光时间 , 降低ISO , 减轻抖动可能带来的发虚隐患 。 简单点说就是 , 拍照效果好不好 , 关键在于手机的感光元件面积 。 如果用的传感器一般 , 即便有防抖 , 也别指望能拍多好 。

光学防抖的优势场景在于光线较暗的场景或夜晚拍摄 。 白天或光线充足的时候 , 手机自动的拍照模式 , 曝光时间一般都小于1/50秒 , 有无光学防抖基本没有差别 。 在低光拍摄中 , 确保成功率较高的前提下提供更长的曝光时间 , 这才是防抖真正的意义 。 但是绝大多数手机 , 即使是具有光学防抖的机型 , 在实际应用中只能做到1/33秒~1/17秒的曝光 , 这在国产手机中比较普遍 。

没有光学防抖的手机 , 一般会使用电子防抖(算法防抖) 。 电子防抖是依靠算法处理去实现类似于防抖的技术 。 现在的电子防抖可通过叠加多张高速快门拍摄的照片组合成一张曝光准确、清晰锐利的照片 , 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