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云原生技术的商业化元年(12)

在运行时(Runtime)之下为基础设施和配置管理 , 作为容器底层技术 。 容器可以运行在各种系统上 , 包括公有云、私有云、物理机等;这之上为容器的“计算资源供应层” , 提供容器运行所依赖的自动化部署工具、镜像工具、安全工具等运维系统 。 而在Orchestration之上为应用层 , 即“App定义与开发层” , 包括数据库、流与消息、应用定义和Image构建、持续集成与交付等 。

在云原生计算技术全景图的各个组成部分中 , 既有CNCF所托管和孵化的顶级开源项目作为可选实现技术之一 , 也有其它开源项目和技术商提供的解决方案 , 例如数据库部分既有CNCF在孵化的Vitess(可横向扩展的MySQL数据库集群) , 也有Oracle、IBM、SQL Server、MariaDB、Redis等可选 , 这些可选技术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互补关系 , 组合起来就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支撑云原生应用的aPaaS操作系统 。

在2018年之前 , 整个云计算领域围绕着底层计算资源的管理形成了共识:OpenStack、AWS、微软Azure、谷歌云、IBM云、阿里云、VMware SDDC等IaaS软件业已成熟 , 而面向DevOps的云原生应用PaaS支撑技术则在2018年全面成熟起来 , 这就是CNCF所代表的云原生开源项目群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