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全球每两部5G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来自这个品牌( 五 )

三星盖乐世Fold折叠屏手机 。 (新华社)【延伸阅读】为何能“吸走”三星客户?台积电“秘籍”被公开——参考消息网12月3日报道 台媒称 , 三星曾誓言要在先进制程超越台积电 , 但却在7纳米面临良率瓶颈 , 日前更传出影响美国5G芯片大厂出货进度的消息 , 使不少厂商纷纷转向台积电求助 。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乐观宣布 , 台积电不仅在7纳米、7+纳米产能全线满载 , 就连16纳米、12纳米也呈现满载盛况 , 明年首季还将试产6纳米 。 能够领先对手 , 台积电的“秘籍”是:超级大脑 。 据台湾《今周刊》12月2日报道 , 根据台积电年报 , 2018年共出货1080万片晶圆 , 其中包含了一万多种的芯片产品、481家客户以及261种技术 , 如此庞杂的生产皆是在同一座工厂进行 。 而要应付多样又多量的产品和机器 , 如果只依靠人力判断 , 一线人员不可能忙得过来 , 因此台积电在2011年就开始思考如何靠智能化满足客户繁杂的生产需求 。 “一天一座工厂每分钟至少会发派600到800万不等的指令 。 ”台积电智能制造中心副处长黄楙智表示 , 建立了这套自动智能搬运系统后 , 可在一分钟之内计算出最佳生产排列组合 , 尤其纳米制程精密且复杂 , 如果分派系统的指令路径出问题 , 将导致多个客户的货堆叠在一起 。 “这些决策都需依赖人工智能做高速最佳化运算 , 才能拥有最好的生产效率与品质 。 ”黄楙智开玩笑地表示 , 这套系统是台积电骄傲、也是“甜蜜负担” 。 这套系统之所以能够精准运作 , 依赖的是每日累积的海量数据 。 “台积电本身就是超级数据产生来源 。 ”黄楙智指出 , 厂内的上千台搬运车、晶圆原料以及生产设备三者之间完全互联 , 每天产生几百万笔数据 。 “这些大数据回到云端后 , 有利于生产人员后续分析、即时管理诊断与推演生产流程 。 ”无论对制造业还是半导体业者 , 生产流程智能化已为时势所需 。 黄楙智表示 , 唯有透过不断优化生产技术与流程 , 才能获得客户信任 , 也才得以持续与对手拉开距离 。 【延伸阅读】为扭转颓势 , 三星手机有了新计划——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 外媒称 , 由于与包括小米和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 , 三星手机不光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 , 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也出现了下降 。 不过如今 , 三星公司貌似有了恢复市场份额和销售速度的新计划 。 据路透社11月19日报道 , 知情人士表示 , 三星公司计划明年将20%智能手机的生产转给中国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如中国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报道称 , 三星正悄悄地把部分Galaxy A机型智能手机的生产转给闻泰科技等代工商 。 三星电子10月份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自有智能手机工厂 。 三星一直不愿明说委外代工的数量 , 但消息人士表示 , 三星明年计划把约为3亿部手机总量中的6000万部左右交给ODM在中国生产 。 据报道 , 闻泰科技和其他ODM为多家手机品牌生产手机 , 其中包括华为、小米和OPPO , 让这些企业享有规模经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而且这些灵活的代工业者能迅速开发和生产新款手机 。 报道也注意到 , 三星的这个计划也有反对者 , 他们抨击称 , 三星外包生产业务 , 可能会失去对品质的控制 , 损害自己的制造专业技术 , 而且代工厂商获得额外产量之后可以进一步为所有品牌降低成本 , 因此甚至可能会帮到竞争对手 。 三星承受不起另一次品质危机 。 三星在2016年因旗舰款手机Galaxy Note 7起火事件而停售 , 今年则因屏幕设计缺陷而推迟推出折叠屏手机 。 但熟悉三星策略的消息人士表示 , 由于廉价手机的利润微薄 , 使三星没有太多选择 , 只能追随同业、利用中国ODM以削减成本 。 “这只是无法避免的策略 , 并非好的策略 。 ”对三星的中国运营知情的消息人士说 。 三星在给路透社的一份说明中表示 , 该公司一直在自家以外的工厂生产为数不多的智能手机机款 , 意在扩大现有产品组合 , 并“确保市场的高效管理” 。 三星未透露该公司有多少手机属于ODM , 并称未来生产规模的计划暂时也未确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