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好莱坞导演为iPhone11拍“卖家秀”( 九 )

\n \n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转变 , 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 首先 ,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苹果继美国市场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 中国市场的营收也已经在苹果的每年财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次 , 在中国市场变得日益关键的同时 , 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下降 , 而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国产品牌的崛起 。

\n

而如何与中国正在快速崛起的国产手机厂商进行竞争就成了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难题 , 除了在产品方面更加注重本地化建设之外 ,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 , 在最近几年我们在网络上可以越来越多的看见苹果投放的产品广告 , 而之前苹果很少会投放这类广告 。

\n \n

这种改变的背后是苹果对于提升产品曝光率的渴求 , 但是我们观察苹果日常发布的这些广告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 这些广告很多都是苹果全球市场广告的中文翻译版 , 这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是极为不相符的 , 中国的消费者很难对这些广告产生共鸣 。 苹果公司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 因此苹果将每年拍摄新年视频广告这一做法带到了中国 。

\n

从《三分钟》《一只桶》《女儿》这几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 , 苹果在使用一种非常讨巧的方式来拍摄这些视频 。 这些作品有很多共同点 , 其中最关键的自然是使用当年的最新iPhone进行拍摄 , 没有比实拍作品更适合展示手机拍摄能力的方式 , 特别是这次在《女儿》的拍摄过程中iPhone并没有使用外接镜头 , 并且在幕后花絮中展示了iPhone在视频拍摄中的独特优势;其次这些视频都以故事为核心 , 而不是像传统的品牌广告一样以产品为核心 , 而且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回家 。 “过年回家”往往是最能引起国人共鸣的话题 。 最后 , 这些广告都是由知名导演来执导 , 这样做一方面保证了影片的质量 , 做到即使刨去苹果的光环 , 这些作品本身也足够精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