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门都是木质的,为什么不放火烧?而是拼命撞门( 三 )

在五代十国时期 ,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门 , 瓮城开始兴起 。 翁成就是在城门外再修建一个半圆形或长方形的小城来保护城门 。 翁城的防御能力是非常强的 , 即便敌军进入了翁城 , 也会受到城墙上三百六十度的无死角射击 , 简直就是瓮中之鳖 , 根本别想着靠近城门 。

第三 , 烧城门不一定有用 。 古代作战 , 一般防守方都是弱势的一方 。 为了能够更好地防守城市 , 守城方会用沙子和石头把门洞填满 , 这样的话 , 即使真的把城门烧穿了 , 背后也会被砂石堵上 。 城门上方一般都有城门楼 , 所以在攻城的时候 , 防守方会占据高位向底下进攻 。 来自上方的箭雨对底下的攻城方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 而且用巨木撞门要比用火烧效率高得多 , 所以敌军在攻城的时候还是会首选撞门 。

在历史上 , 也有用火烧城门的实例 , 不过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 公元1561年 , 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吉祥联合忠国公石亨在京师谋反 , 意图谋害明英宗 。 由于谋反意外泄露 , 曹石二人不得不在夜间仓促起事 , 在攻打东安门的时候 , 石亨纵火烧门 , 意图破门而入 。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 , 东安门的守军非但没有灭火 , 反而给大火添柴 , 导致火势越来越大 , 成功阻挡了叛军的进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