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都喜欢“幸灾乐祸”( 二 )


我们认为 , 每一种定义 , 都是有一定根源的 。

情绪的蔓延

或许《头脑特工队》的导演之所以没把这种情绪加入 , 就是觉得这种情感对孩子们来说 , 理解起来太困难了 。 但事实上 , 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了 。 比如一个四岁的孩子 , 发现一个之前曾破坏他人玩具的孩子摔了一跤或者掉进了泥坑时 , 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

研究人员还发现 , 一个2岁的孩子会因其他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的开心而嫉妒 , 因别人遇到了麻烦而开心;7岁的孩子更希望打败竞争对手而独自站在领奖台上 , 而不是“双赢” 。

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 , 研究人员让9个月大的婴儿观察木偶之间的相互作用 。 其中有的木偶与婴儿的口味喜好相同 , 有的木偶则有另外的喜好 。 他们发现 , 相比与乐于分享食物的木偶来说 , 婴儿会更喜欢看到那些破坏别人食物的木偶受伤 。

综上所述

总之 , 幸灾乐祸仿佛就是我们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 我和其他心理学家利林·菲尔德、菲利普·洛克特都想知道 , 这些差异究竟能否统一 。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 , 把这种幸灾乐祸看成是非人性化的一种行为:一个人以非人的眼光看待另一个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