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CEO自曝酷派在国内活不下去, 这话没毛病( 二 )

在我看来 , 蒋超的观点比较客观 , 酷派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向美国既是无奈之举 , 也是明智之举 , 因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 去年年初 , 他提出酷派重心将转往美国 , 中国市场变为制造和供应链基地 , 以及AI和运营的辅助基地 。

此后 , 酷派陆续推出酷玩7、酷玩7C、酷派M3等产品 , 它们标榜的高性价比被用户认为毫无诚意 , 不过是堆砌过时、便宜的元器件 , 毫无性价比可言 。 市场前景可想而知 , 因为用户会用脚投票 。 京东数据显示 , 酷玩7上市近半年仅收获7100多个评价 , 而酷派M3曾陷入平均一天仅有400人预约的窘境 。

毫不客气地讲 , 过去酷派在国内市场还勉强能排到前10 , 如今存在感越来越低 , 想挤进前10都难如登天 , 这对酷派而言显然不是好消息 , 因为其主推千元机 , 千元机原本就利润微薄 , 加上销量不景气 , 盈利难度较高 , 而酷派前期被“老赖”贾跃亭坑惨 , 资金链高度承压 , 要不然也不会沦为向地产商京基集团借款5亿用于续命 。

因此 , 蒋超直言酷派在国内市场很难存活并非耸人听闻 , 而是残酷的现实 。 要知道 , 手机是个高投入(未必会有高产出 , 因人而异)的行业 , 酷派中国区总裁张科表示 , 手机行业激烈竞争使产品成本和营销成本累加 , 这是资金链紧张的酷派无法承受之重 , 其没有足够本钱参与市场竞争 , 不得不面临两难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