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剩17人未脱贫”的质疑声下,藏着脱贫宣传与社会情绪的反差( 三 )

尽管许多网友并不认同周玄毅的质疑 , 认为他是站在道德高地上“为杠而杠” , 不过不可否认 , 周玄毅确实代表了网络上某部分人的态度 ,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今脱贫工作宣传与社会情绪的反差 。

当今扶贫工作中 , “最后一公里”未完全打通 , 仍有群众未能达到脱贫群体的平均水平 , 导致部分人的感受与群体统计存在较大差距——这点可以说是存在社会情绪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

另一方面 , 过往个别地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数字脱贫、阳奉阴违等行为 , 无形中消耗了社会公信力 , 导致公众对于“脱贫率达到99.99%以上”这样接近绝对的说法产生惯性怀疑和探究 。 而“还剩6户、17人未脱贫”的超精确数据 , 出现在脱贫决胜年伊始 , 还极易触动网民对“地方政绩”的敏感联想 , 间接生出对江苏这只脱贫“出头鸟”的不信任 。

最后 , 则是崭新形势对公众既定印象的冲击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 , 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 , 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 , 脱贫攻坚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 , 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 落足到2020年 , 江苏这个人均GDP最高的省份 , 便得到全省“仅剩17人未脱贫”的惊人成绩 , 这对公众的固有观念和认知 , 无疑是一种很大冲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