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破圈、索尼跨界、瑞幸入局无人区,企业背后都有一套生存逻辑( 四 )


当然 , 也有人对瑞幸的无人零售战持怀疑态度:“瑞幸烧钱都烧到无人区了” 。 毕竟早在几年前无人零售货架就已经兴起过 , 而且倒闭了很多企业 。

难道瑞幸这次真打算把钱烧到无人区了吗?

显然 , 不是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无人现象、服务机器人已随处可见 , 比如最近大商场里免费打印照片的机器人和可以聊天的机器人 。 “无人”是很多行业发展的方向 , 但是有的行业技术还不成熟;有的行业技术成熟了 , 但市场接受度不高;好消息是有的行业已经初见规模了 , 比如智能洗车机、无人贩卖机等 。

既然无人售卖机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成熟了 ,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瑞幸在烧钱?况且瑞幸无人零售背后是4000万+的用户和百亿的市值呢 。

可以想象一下:早起 , 困倦乏力的你 , 无人售卖机上买一杯咖啡 , 喝咖啡时间用智能洗车机洗了车子 , 然后 , 汽车自动驾驶带你去上班的生活 。

无论是小巨头B站还是资深玩家索尼 , 或者是崭露锋芒的瑞幸 , 无论他们是互联网行业还是电子科技行业 , 亦或是餐饮零售业 , 每个的品牌、每个行业背后的生存逻辑都是求发展 , 求利润 , 不过是有的企业是「破圈求增长」、有的企业是「跨界求发展」 , 而有的企业是「破局求改革」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