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输出生活哲学,我只服苹果( 三 )

\n

《女儿》的亲情同样在展现孩子们与家庭的亲情故事 , 它被塑造成了两个代表不同时代的“女儿”形象 , 也不单单是表现亲情 , 还有女性意识的觉醒 。

\n

正片看这里:

\n

活在当下的新生代“女儿”还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 , 但从小就以乘客的身份 , 和开出租车的妈妈相依为命 , 一路为家 。 作为美好纯真的女儿 , 她尽力为妈妈分担着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 , 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

\n \n

出生在80年代的“女儿”拥有着和上一代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家庭观 , 母亲只希望她“找个好人家嫁了” , 而她选择从传统家庭出走 , 成为凭一己之力带孩子开出租车谋生的现代独立女性 。

\n \n

就是这样一部片子 , 既传递着亲情味儿又输出着时代变迁所赋予的不同的生活方式 。

\n

火车列车员的生活方式是被迫聒噪的春运列车;农村家庭儿子的生活方式是漂泊的游子 , 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女儿的生活方式则是为了挣脱普世社会对女性身份的狭隘定义 , 以路为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