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球康复与辅助技术高峰论坛在沪圆满举行(11)

“我们不应该看这些患者从一开始治疗到训练花了多长的时间 , 而是应该告诉他们 , 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芝加哥康复中心资深研究员James Patton指出 , 机器人辅助治疗法非常有鼓舞性并且适用性强 。 他希望 , 获取更多的临床及研究中心数据来支持研究 , 帮助患者加速训练和恢复 。

“我们可以通过机器人感知来进行行动修正 , 可以交流互动 , 可以进行重复性的动作 。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机械系教授、昆士兰理工大学机械系教授Ying Tan表示 , 通过使用功能性电刺激进行康复性训练 , 在现实中应用学习控制观念 , 帮助患者下达任务、学习任务并完成任务 。 患者通过发现错误、反馈错误来提高训练效果 。

目前在中国 , 假肢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 2500万人口有肢体缺陷 , 假肢和辅具是帮助截肢者获取生活功能的主要途径 , 但是全世界有25%到35%的人对此感到排斥 , 中国排斥者甚至高达80% 。

以假肢为例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学科研实验室负责人牛传欣分享了瑞金医院康复原理的控制项目 。 他指出 , 神经控制原理的康复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一项技术 。 “康复新技术奏效的关键是神经运动控制 , 神经系统驱动个人的骨骼关节完成运动 , 让个人既满足任务的需要 , 又服从环境的限制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