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去家电”,用改名玄学能到达科技彼岸吗?( 四 )

大约从2017年开始 , 以美的、海信等厂商为代表 , 各种令人迷惑的“人工智能冰箱”、“人工智能电视”开始进入市场 。 之所以说“令人迷惑” ,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一时段的技术更新并没有给产品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 像是通过内置智能摄像头监测冰箱内食材的新鲜度 , 又或者是通过遥控器的语音交互来操纵电视 。

但即便如此 , 在这一阶段也开始陆陆续续有相关产业标准被确定下来 。 像是2018年 , 中国电子商会(CECC)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及彩电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了行业首个《人工智能电视认证技术规范》 。 中国智能空调首个国家标准《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空调器的特殊要求》 , 也在2019年年中面世 。

对于家电这种发展完备、监管机制成熟的行业来说 , 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很重要的 。 标准的逐渐的明确 , 才能将品牌个体的创新 , 变成行业整体的更新 。

与此同时所发生的 , 是家电的物联平台化 。

可以说在物联网概念刚刚落入应用的那几年 , 家电企业多多少少都曾经尝试过建立属于自己的物联网平台 , 或是与科技企业的物联云平台深度绑定 。 比较典型的有海尔的U+和美的的美居 。 但在这一阶段 , 所谓物联网的概念大多还是在家电产品中加入WiFi模块 , 让用户可以通过App进行远程控制 。 但从目前家电产业的市场表现来看 , 我们很难相信这种“物联网”真的实现了企业们目的——通过物联网生态的绑定 , 让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自己品牌(平台)下的产品 。 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 , 跨平台的成本也仅仅是多装一个App的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