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深度布局AIoT:99%设备等待连接( 三 )

将这个理论外推到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创新的涌现 , 其实也需要两个基本前提:出现能对环境感知和反应的智能个体;无数个体通过网络连接衍生出复杂的场景和功能 , 并强化智能个体的能力 。 从阿里云AIoT近一年的发展中 , 我们能看到AI赋予了物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 , 丰富的连接和云构成一个大系统 , 在大系统上正幻化出无穷的场景和创新空间 。 当这两个前提满足后 , 我们可以预见 , 物联网创新涌现即将到来 。 阿里云AIoT产品:突破连接障碍一辆汽车大概有100多个传感器 , 这些传感器以及对应的执行机构和ECU构成了汽车电子的主体 。 今天 , 汽车行业创新85%以上来自汽车电子 。 这还只是一个很小的系统 。 在涉及生产、生活的物理世界 , 需要的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不计其数 。 用阿里云产品总经理何云飞的话来说:“目前可能99%都没有连接 。 ”

没有连接的原因无非就两个:连接有困难 , 连接完了效益有限 。 其实简单说就是没有经济性 。 比如传统嵌入系统都是用Linux , 系统的规模有几十兆上百兆 , 功耗和成本限制了嵌入系统的应用规模 。 在一些低功耗低价值的系统了 , 传统嵌入系统无法落地 。 阿里云推出的AliOS Things开源操作系统 , 系统的规模可以缩减到几十K到几K 。 AliOS Things采用微内核架构 , 能够将在智能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容器化和在线化升级 , 软硬件可以快速解耦、运维 , 极大地降低了硬件厂商的生产与维护成本 。 截至到2019年3月 , AliOS Things突破了 1 亿设备连接量 。 9月 , AliOS Things3.0发布 , 并且集成了最新的平头哥 AI 芯片架构 。 不过这只是解决连接问题第一块基石 。 在9月份的云栖大会上 , 何云飞在分析智能设备上网的场景挑战时 , 就举了菜鸟物流园区的例子 。 在一个园区 , 部署了上万个低功耗传感器 , 这些传感器区间超过几公里 。 用WiFi或蓝牙显然无法连接这些传感器 。 另外 , 园区里还有高速移动的自动驾驶AVT车 , 时速能达到100Km , 这些车辆也需要联网并且是大带宽的联网 。 还有比如景区 , 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 很多景区没有运营商网络覆盖 。 这些场景下 , 需要专有的广域网连接支持 。 在另一些场景下 , 比如10亿以上国产的智能设备出口到全世界 , 这些设备激活的时候需要分别配置不同的激活地址 , 这对厂商来说也是不小的成本 。 而阿里云提供统一地址的激活中心 , 支持8种语言 , 3400多种APP面板 。 这样出口智能设备利用阿里云激活中心 , 就能大大简化并降低成本 。 另外还有很多传统设备 , 他们是依靠串口来上报数据 , 为了数据上报而替换设备显然不可行 。 在这种场景下 , 需要网关来完成数据收集和协议转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