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重生”之路, 从AI赋能到生态合作( 四 )

比如最初谷歌出品的智能交互小音箱Google Home , 就一直没有为蓝牙敞开大门 。 因为当初谷歌也没有在这款智能产品当中给蓝牙找到合适的位置 , 但在2017年Google Home也方便其他智能设备与之快速匹配 , 开放了蓝牙的功能 。

而小米推出的很多智能家居产品中 , 并没有采用蓝牙协议而是采用了ZigBee紫蜂协议 , 比如小米的智能网关、配套的传感器产品、插线板和空调伴侣等等 。 相比蓝牙 , ZigBee同样有低延迟、低成本的特点 , 同时更适合与嵌入式的物联网设备 。

除此之外 , 很多的智能语音设备都选择了Wi-Fi的方式而不是蓝牙 , 比如中国Wi-Fi智能音箱市场在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的带动下 , 2018年实际出货量超过2000万台 。

这些案例和数字一方面说明了蓝牙智能设备还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 另一方面也给蓝牙在智能产品上的落地能力提出了疑问 。

很多蓝牙设备本身已经是成熟的产品形态 , 它们所需要的其实就是快速搭载智能交互的能力 , 从而实现简单的落地 。 目前来看 , 阻碍蓝牙智能化的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成熟的蓝牙设备上 , 快速的搭载智能应用 , 让产品快速落地;二是如何去打破原有蓝牙技术本身的一些问题 , 比如APP串扰等长期无法根治的痛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