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的几段碎碎念, 值得细细品一品?( 二 )

路遇流浪歌手你仍喜欢扔一元钢镚给他?而我会再想一想 , 因为我始终相信未来这个时代“艺多不压身” , 怀才不遇将是一种稀缺资源 。 过去 , 如果你在某个小城市专卖高档电子鼓 , 估计活不过一星期就会倒闭 , 但是有了网络你就有希望在一年之内购买“大别野”!流浪歌手如何摆脱当前拮据的窘境呢?快开直播 , 撸个自己懂的产品打爆款 , 比如专门介绍电吉它与音响之间的阻抗变换器 , 也叫DI盒 , 加上可以表演乐器节目 , 说不定可以撞上“粉丝经济”的红利 , 站稳脚根之后你将是这类产品销售的重要一极 。 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 , 小众市场的专业类器材必定走向“极化” , 抑制不住内心的小宇宙了吧 , 快想想你都有哪些大本事 。 好恨自己只会吹牛皮 , 还好有人吹过的牛皮都实现了 。

当年“来往”的失败并非技术的失败 , 也称不上社交的失败 , 而是栽在了“代沟”里 。 张小龙提出“流量面前 , 用户至上”的时候 , 实际上已经占了上风 , 换句话说就是“以人为本” , 这是一种境界的根本转变 。 而当年的阿里还是沉浸在“火一把就好”的自我为中心的上个时代的境界里面 , 能不失守么?大把的钱花在明星身上 , 而没有把这种价值转移到用户面前 。 至今 , 阿里“以人为本”的转型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 习惯了生活在“火一把”的自我陶醉之中 , 而把推它前进的用户甩在了身后 。 未来突破社交僵局的法宝一定与“以人为本”有关联 , 特此留痕为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