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精神消费新生态: 中产未离场,90后和Z世代跑步进场( 九 )

就消费结构而言 , 在追求物质升级之后 , 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 , 更加注重个人体验 , 更加追求对服务和情怀的追求 。

换句话说 , 当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双轮驱动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 并且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 未来物质消费占总消费比重会降低 , 文化、娱乐等消费将快速增长 。

究竟什么是精神消费呢?最初 , 人们以为知识付费即精神消费 , 但在知识付费被炒得最热的时候 , 批判声也最激烈 。 不少人认为 , 所谓的知识付费不过是智商税 , 是创业者收割消费升级的韭菜的一种形式 。

但实际上 , 精神消费并不如此 。 精神消费是物质消费的对称 , 具体差别体现在消费目的上 。 精神消费是获取内心的独特的、不同寻常、与众不同的主观精神感受和心理体验 。

在国内 , 此前的直播、短视频、网综的井喷式爆发 , 以及截止12月3日 , 2019年中国票房大盘超过597亿 , 种种数据都体现了精神消费在国内的强劲发展势头 。 精神消费 , 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 改变人们在精神消费上无所适从的状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