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手机,手机里多少眼睛在看你?( 三 )

然而 , “发展的烦恼”也如影随形——

“您好!我是教初二数学的马老师 , 您家小孩儿需要期末考前辅导吗?”“这里是某医院某科室 , 您最近身体是否不适?”……从理财、培训到装修、出游 , 对方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 , 准确知晓你的某些关键信息与近期需求 。 这说明 , 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

这种情况有多严重呢?中消协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后简称《调查报告》)显示 , 当前我国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 。 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 , 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 , 约75%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 , 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 。

中消协发布的另一份调研报告《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后简称《测评报告》)显示 , 91款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 , 近半数APP的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 , 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身份信息、手机号码这几项高居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信息清单中的前四名 , 部分APP还涉嫌过度收集个人财产信息、生物识别信息等敏感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