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还能创新吗——QQ或许是那个突围样本( 五 )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是场景论的最早起源之处 , 他富于洞见地指出人在不同场景会扮演不同角色 , 从而来适应舞台环境的变化 。

不难发现:从PC互联时代走到移动互联时代 , 用户行为特征已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只有跟上这种节奏 , 并在产品使用场景中找到落地点 , 才能保持对年轻用户持续的吸引力 。

而强化用户场景体验 , 也自然成为拥有6.5亿月活 , 已成社交沟通方式标配的QQ , 进行社交创新的核心策略 。

孤点弱连接 , 通讯工具定位 , 曾是QQ作为腾讯创业起始的产品语言 , 它已经在开放式社交观念冲击下 , 向集群强连接、生活社交平台的身份转变——来自社科院的报告显示 , 年轻人拥有更长的好友关系链 , 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渐成熟 , 也让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个体拥有更多的多场景交互机会 。

正因此 , 基于市场判断的产品创新策略 , 从两个方面为QQ带来实质变化:

一是开放式社交关系和网络技术进步带来沟通效率、社交好友关系的大幅提升和扩充 , 这让当代年轻人之间的沟通完成度极大取决于沟通效率的高低和沟通趣味性的强弱 。 QQ的解决方案 , 是围绕多种通信方式进行关于效率和趣味的双面升级改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