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大洗牌:拼融资、刷流量模式将过气,谁会脱颖而出?( 五 )

这样的现象在教育行业屡见不鲜。

同样在2018年6月,美国空头机构浑水发布报告指责好未来在2016财年开始财务作假,提出预计在2016-2018财年期间,好未来的净利至少被夸大了43.6%。受此影响,好未来股价曾一度暴跌15%,市值蒸发超过22亿美元。

好未来相关负责人表示,浑水的指控“包含大量错误、未经证实的猜测以及对事件的恶意解读”。虽然此后并未曝出进一步的信息,但好未来在18年下半年的股价却一直处于下跌状态。

尽管被证实数据造假的企业极少,但是不难看到数据造假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即在线教育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11月,刚刚完成上市的流利说公布了最新一季的财报,2018年Q3季度,公司净亏损达1.4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20%。

逻辑:粗放的方式不再适用

流量贵、获客难、亏损明显,在线教育企业似乎正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局面,亿欧教育分析认为,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原因有三点:1、在线教育市场增速放缓;2、政策监管频出,生存压力加大;3、自身业务模式存在问题,成本过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