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v4到IPv6: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演进、创新和发展之回顾

从IPv4到IPv6: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演进、创新和发展之回顾


IPv6的提出和设计过程:

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 , 通过IPv4协误建设互联网的实践经验 , 当时设计的IPv4被证明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 人们预测 , 移动电话、家庭电器上网需要大量的IP地址 , IPv4地址将急剧消耗 , 面临枯竭 。 虽然当时的网络地址转换及无类别域间路由等技术可延缓网络地址匮乏的现象 , 但为解决根本问题 , IETF在1990年开始着手规划下一代IPv6协议 。

IETF面向全球互联网科技人员收集了很多建议并不断提炼 , 于1993年5月在IEEE Network杂志上发表了三个较好的建议 , 通过进一步讨论修改和归纳 , 于1996年正式批准了第一个IPv6标准---RFC1883 。 由于技术在不断发展 , 批准后的RFC188标准中对IP6的定义已然不甚准确 , 最终的IPv6标准于1998年12月由IETF以互联网标准规范RFC2460的方式正式公布 。 IPv4是由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Robert E.Kahn)两位科学家共同设计发明的 , 而IPv6没有发明人只有撰写者 , 由此可见 , IPv6协议是全球互联网科技人员共同努力达成的一个创新结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