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后台和用户之间的战争,你经历过吗?( 五 )

 ▲图自:360 互联网安全中心《2017 年 Android 恶意软件专题报告》

其次用户最直观的体验即手机「卡」或者「不卡」 , 这取决于系统对内存和应用程序后台的管理机制 。 iOS 采用了「墓碑」机制 , 使应用程序进入后台即变成暂停状态 , 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推送机制 , 即使应用程序处于暂停或者关闭状态 , 也可以顺畅的接收消息 。 而 Android 则因为其与生俱来的开放选择了同样「狂野」的内存管理机制 , 应用推送也全靠自己 , 简单来说就是「后台进程随便跑 , 内存不够再杀掉」 。

泛滥的后台程序造成了大部分用户从 Android 早期到现在留下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 「卡」 。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大概都理解 , 用过一段时间后的旗舰机和中低端手机是一个体验的心酸 。

谷歌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 于是从 Android 4.4 开始对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进行优化 , 自此以后的每一个迭代版本 , 都着力于优化应用程序在内存和电量方面的影响 。 通过不断完善 Google Play Store 来规范开发者的行为 , 以及推出 GCM 服务统一消息推送 , 以求减少应用程序的后台占用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