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我们如何管理测试环境(14)

基础设施和Kubernetes集群搭建的过程略过 , 下面直接进正题 。 先得准备路由兜底的公共基础环境 , 这是一个全量测试环境 , 包括被测系统里的所有服务和其他基础设施 。 暂不考虑对外访问 , 公共基础环境中的所有服务相应的Service对象都可以使用ClusterIP类型 , 假设它们对应的Namespace名称为pub-base-env 。 这样一来 , Kubernetes会为此环境中的每个服务自动赋予Namespace内可用的域名“服务名.svc.cluster”和集群全局域名“服务名.pub-base-env.svc.cluster” 。 有了兜底的保障后 , 就可以开始创建特性环境了 , 最简单的特性环境可以只包含一个真实服务(例如trade-service) , 其余服务全部用ExternalName类型的Service对象代理到公共基础环境上 。 假设它使用名称为feature-env-1的Namespace , 其描述的YAML如下(省略了非关键字段的信息):

kind: Namespace

metadata:

name: feature-en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