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Hash专栏|Monoxide:突破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极简架构( 六 )

Monoxide 架构在获得几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的同时 , 始终将全节点带宽消耗控制在普通家用互联网接入可以承受的范围(< 15Mbps) , 从而使得 Monoxide 的全节点可以像以太坊全节点一样 , 随便在家里找个普通电脑就开起来 。 同时 Monoxide 的共识组划分了历史交易归档的工作量 , 使得完整同步一个全节点的时间会比现在的以太坊少几百倍 。 强调全节点进入门槛的原因是 , 只有全节点才能够在不信任其它节点的情况下 , 独立验证交易 , 重建账簿状态 , 而不是像云计算那样 , 需要依赖于信任特定的节点(或服务器) , 这是区块链和云计算的本质区隔之一 。

小标:Monoxide 的总体设计

图| Monoxide 总体设计(来源:王嘉平)

总体来说 , Monoxide 的设计哲学是尽量简单 , 在能满足上述三角特性的前提下 , 尽量不引入额外的实体 , 不引入额外的机制 。 Monoxide 网络是一个并发的多链系统 , 每一个链我们称之为"共识组" 。

每个"共识组"其组成部分和现在单链系统完全一致 , 有自己的账簿状态 , 区块的链条 , 未确认交易的集合 , 同步区块数据和交易数据的广播网络以及一堆全节点(包括矿工) 。 各个共识组之间完全对等 , 无主次之分 , 除此之外这个网络就没有任何其它的角色了 , 没有之前那些方案提出的母链 , 根链之类的 , 也没有任何掌控全局的调度节点或验证节点 。 引入这些实体会使得一些功能更容易实现(例如动态负载平衡) , 但是他们会牺牲去中心化特性 , 甚至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性能瓶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