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智能手机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四 )

其主旨是消费而非理解;至于智慧,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方面,人们对廉价能源与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大家又对真正的污染源视若无睹。面对这种情况,公众十分被动,同时也无法辨别其中的复杂因素,这实在令人担忧。

也就是说,在智能手机社会中,我们将所见所闻分解成独立的元素——比如脸书上的帖文,却没有培养自己的宏观视角,去掌握身边复杂潮流的来龙去脉。

那一个个富有刺激性的故事与画面酷似一朵朵饱含蜜汁的鲜花,而我们就像在花丛中穿梭的蝴蝶一般,在文字与图像中徘徊。读完各种网文之后,我们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这个世界似乎不对头,但并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与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关系,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问一问,那些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看法的高科技产物,其使用是否应当受到限制;那些令人们脱离邻里同事间关于改进社会的讨论、丧失对长期问题的批判意识的产品,是否应当受到慎重的控制。

倘若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能够影响政治进程的核心,那么我们就不能放任自己受这种观念的诱惑:那些高科技产物是"现代"的象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