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效应”放大,千亿营收肥水“流向”外人田( 七 )

我们看到 , 阿里巴巴财报发布之后 , 阿里巴巴京东股价都涨 , 可拼多多却大幅下跌 。 由此来看 , 在大盘不好的时候 , 往往股价上涨的这种逆周期情况 , 正是因为大家把拼多多等的买入视作一种资本投机行为 , 而阿里巴巴被视为真正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持续性的健康投资 。

外企接地气、国货潮牌崛起 , 阿里巴巴抓住了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经常被拿来对比 。 作为中美零售市场代表 , 两者与商家的关系已经呈现除了较大差异 。

作为一家多边的平台 , 阿里巴巴致力于成为商业合作伙伴的朋友 , 而非与这些伙伴争夺利益 。 天猫靖捷指出 , 采销模式加互联网的方式早已过时 , 新零售将引领全球商业未来 。 在中国 , 零售商不必担心与亚马逊竞争 , 却可以和天猫共创新零售 , 成为合伙人 。 也就是说 , 商家无需担忧How to survivein Amazon , 只需要去思考和共创 How to thrive in Tmall(Alibaba) 。

确实 , 星巴克、耐克、Abercrombie & Fitch等全球品牌 , 近期纷纷在财报中展示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数字化成果 , 宣布业绩因此实现超预期增长 。 一系列“别人家的财报”表明 , 阿里巴巴强劲的“平台效应”使合作伙伴能够在生态中部署资源 , 产生远超单一投入的增量价值 , 有力地抵御市场周期性波动 。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主动创造新机遇 , 阿里巴巴正在带来暖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