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整个世界的危机考卷:PHEIC的诞生与运行( 四 )

PHEIC十年:在质疑中成长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中的决策算法 , PHEIC的确定取决于四点:事件对于公众健康的影响严重与否;事件是否事出意外;国际传播风险是否巨大;国际旅行和贸易限制的影响是否巨大 。 这四点中占据两点 , 会员国就需要通知世卫组织 。 从这四点标准来看 , 除了疾病 , 化学武器的使用、污染泄露等等问题也有可能触发PHEIC 。 除此之外 , 天花、SARS、人类流感等疾病的任何新亚种 , 都会被列入PHEIC中 。

这也就形成了今天的情况 , 除了这次的新冠病毒外 , 世卫组织还宣布过五次PHEIC , 分别是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小儿麻痹症、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2016年的寨卡病毒和2019年再次宣布埃博拉的PHEIC情况 。

在十年间的运行过程中 , PHEIC机制的本身也是在不断的监督、质疑中发展起来的 。

像2009年第一次正式启动PHEIC就是如此 。

其实从2007年起 , 世卫组织就在参与大型流感疫苗的研发工作 。 而在2009年H1N1开始广泛流行时 , 过往的准备和累积发挥了作用 , 全球卫生当局在三个月内批准了大量疫苗的应用 。 但这样的应对措施仍然受到了批评和质疑 , 原因是当病毒出现三天后 , 科学家就分离出了H1N1病毒 , 世卫组织在一个月后了发布PHEIC 。 批评者认为明明对于大型流感早有准备 , 还发布PHEIC会过分造成民众的恐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