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推出“国宝数字回归”,为什么马化腾要做看起来不赚钱的事?( 七 )

博物馆的接待能力毕竟有限 , 一个好的展览带来的影响力更多侧重于专业人士或者深度爱好者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由于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上的种种限制 , 实地到博物馆鉴赏艺术已非易事 , 更不用说鉴赏海外国宝文物 , 自然更是困难重重 。

但是 , 以数字手段实现国宝回归 , 不仅能更完备地收录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珍稀馆藏 , 也无疑将以更低的门槛 , 帮助更多人感受文物的艺术与传统价值 。

另一方面 , 在「博物官」小程序中 , 也为所有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线上交流的空间 。 上线短短几天 , 不少文物下已经有数百条留言 , 一些用户对文物背景和制作工艺进行非常专业的补充 , 这样打破时空的同游体验 , 甚至一定程度超出了实地游览 。

坦白的说 , 在我们每天的内容消费中 , 文化和历史内容占比仍然不高 。 此次国宝数字回归只是一个开始 , 让这些厚重的内容变得「流行」起来 , 是腾讯下一步的新文创布局重点 。

自 2011 年最早提出「泛娱乐」概念 , 腾讯织就一张以 IP 构建为核心的影视、游戏、综艺、音乐、动漫协同作战的文化产业网络 。 2018 年 , 「泛娱乐」概念升级为「新文创」 ,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 , 「新文创」就是希望通过更广泛的连接 , 实现更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和IP构建 , 「文化从来不是速成品 , 一个民族的文化史 , 其实就是一部 IP 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