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停牌、高管离职、债务违约……谁把汇源果汁榨干了?( 六 )

据说 , 几年后 , 一位台湾同行拜访朱新礼时透露心声:当时 , 商务部针对这桩收购做了很多调查 , 其中一项是咨询相关业内人士的意见 , 这位同行也被问过同不同意 。

“你为什么要反对啊?”朱新礼对这位同行的反对很是懊恼 。

这位同行的想法是——如果收购成功了 , 那么他的企业就生存不下去了 。

面对一片反对和指责声 , 朱新礼在2008年9月6日召开了媒体见面会 , 说明收购时纯商业行为 , “心甘情愿地嫁给可口可乐” 。

不过 , 好事难成 。

2009年3月 , 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收购案 。 这次收购失败 , 对汇源果汁的股价打击很大 。 3月20日复牌后 , 跌幅超过50% , 市值蒸发了44.5亿港元 。

不过真正伤及汇源的 , 是可口可乐当时的收购条件 。 按照可口可乐的要求 , 要实现这笔收购 , 汇源需要完全裁撤其销售渠道 。

当时汇源在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已基本离职 , 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 , 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