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猫眼在港上市,“互联网+娱乐”新物种升级的新可能( 三 )

2013年 , “美团电影”正式更名为“猫眼电影” , 并首批推出具有在线选座功能的猫眼APP 。 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 , 猫眼也将自身的业务进行延伸 , 与大众点评的娱乐业务整合 。 2016年从美团分拆独立运作 , 同时引入光线传媒作为战略投资者完成重组 。 2016年 , 猫眼向上游拓展 , 发力电影发行 , 此后逐步展开电影出品、演出、剧集等领域的多元化扩张 。

从时间线来看 , 猫眼从美团分拆独立到上市其实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 。

猫眼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 , 在各个业务领域迅猛拓展并取得数一数二的领先优势 , 其背后必有着一套特有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体系 。

如今的猫眼已发展成一家“互联网+娱乐”的平台型公司 , 在线票务早已不是投入精力最多的主打业务 。 正如其CEO郑志昊所说 , 猫眼正在试图参与制片、发行、影院服务、衍生品等多个环节 , 以猫眼平台的大数据为支撑 , 输出基础服务 , 探索新的连接形式 , 为行业提供更多的增量价值 。

招股书公开显示 , 猫眼是中国首家引入在线电影票预售的公司之一 , 并且是中国首批引入在线选座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 一方面为消费者赋能 , 提供一站式娱乐消费服务 , 改变了中国人的娱乐消费习惯;一方面为产业服务赋能 , 通过大数据、专业的工具和服务 , 协助产业合作伙伴提升运营效率 。 猫眼通过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 , 为产业合作伙伴提供价值 , 实现了价值闭环 , 形成网络效应获得多元化拓展的机会 , 获得业绩高速增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