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为了比年过得更好( 四 )

我们不想说什么前辈的付出和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安定生活 , 也不想说教什么集体主义对于个人的付出的要求 , 只是 , 一个民族的信仰支撑着几千年的发展 , 注定有精髓在里面 。

张颐武教授在网上说:刘慈欣的观念其实和现代中国的奋斗里的那份悲壮感有关 , 为了一个民族的富强的大命运 , 中国人曾经付出过无数个体的牺牲 , 这种个体的牺牲就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 。 《流浪地球》其实体现了一种奋不顾身的个体牺牲的决绝 , 一种要做成为最大化人类的最终成功而奋斗的决绝 , 这其实和西方这类科幻电影的个体性的表现很不相同 。

过年变得越来越普通了 , 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 很多人拥有了百万千万的房产 , 过上了基本上衣食无忧的安定生活 , 是不是中产不重要 , 重要的是自己开始思考人生 , 于是产生了更多的焦虑 。

也正是这样的人们 , 开始更多的个体利益 , 开始忽略集体主义 , 开始厌恶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 , 甚至为了获得别人的利益可以选择不择手段 。 这样的获得性焦虑如今盛行于中国一二三线城市年轻人之中 , 眼前的美好看不到 , 看到的却是别人的美好 , 以及自己的与最美好之间的差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