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博到底有什么区别?清华教授的“兔子理论”让你快速弄懂( 七 )

这就是为什么博士毕业生主体上终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 我以为 , 博士教育就是生产教授或研究员的工作 。

博士教育重要的一点是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探索人类尚不知道的知识 。

要发现新知识不仅需要研究能力 , 还需要学术激情和学术奉献精神 。 很多学术研究所发现的知识都没有实际用处 , 不能转化成为物质财富 。 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讲 ,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属于非理性的 , 因为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得不到实质性的经济收益 。

然而 , 人类的科学进步就是建立在发现了很多人们认为没用的知识的基础上的 。 发现新知识是有乐趣的事 , 于是很多博士选择在低工资的大学就业而不选择高工资的企业 。 家长们常说的 , “这孩子读傻了” , 就是这个异化过程 。 社会上常说的“笨得像个博士 , 傻得像个教授” , 就是异化的结果 。 当你领到博士学位证书时还没被异化 , 你可能是个含金量不高的博士 。

80年代曾说“穷得像个教授” 。 如今这个说法没了 , 教授们不那么穷了 , 同时“甘于清贫”的教授精神也消失了 。 这可能与我国博士教育异化作用不明显直接相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