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体中的碳氧氮钙等元素来自哪里?( 五 )

在一段时间内 , 恒星内的氦会转化为碳(原子序数为6)和氧(原子序数为8) 。 在一颗大质量恒星生命的最后几百年 , 它将碳转化成钠(原子序数为11)和镁(原子序数为12)等元素 。 在最后几周 , 氧原子聚变成硅(原子序数为14)、磷(原子序数为15)和硫(原子序数为16) 。 在恒星漫长生命的最后几天 , 它会产生像铁(原子序数为26)这样的金属 。

接下来发生的事件被天文学家称之为”铁灾难“ 。 聚变无法结合比铁更重的元素 , 所以恒星会突然耗尽能量 。 在不到一秒种的时间里 , 恒星会在自身的引力下坍缩 , 然后爆炸成超新星 , 向宇宙中喷射出新生成的元素 。 超新星还能释放宇宙射线(被加速至接近光速的粒子) 。 这些宇宙射线的能量足以分裂较大的原子核 , 通过裂变产生新元素 。 这个过程是宇宙中的锂(原子序数为3)、铍(原子序数为4)和硼(原子序数为5)的主要来源 。

2.

基于英国天文学家Fred Hoyle的工作 , 在恒星中形成铁元素的想法或多或少已经得到了证实 。 但其他元素的起源则更加难以确定 。 1957年 , 一篇关于恒星核合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给出了答案 。 这篇论文被简称为B2FH , 以由撰写它的天文学家Margaret Burbidge和她的丈夫Geoffery Burbidge , 以及William Fowler和Hoyle这四位作者姓氏的首字母命名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