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理论如何解读人类和动物的意识( 二 )

量子理论认为生命的意识 , 可以分成三类 , 第一种可以理解为人类和动物的视觉和听觉 , 嗅觉 , 触觉等产生的无条件反射意识 。 第二类可以理解为条件反射意识 , 可以经过长时间训练产生 。 动物具备前两种意识 , 而人类这种高等动物具备第三类意识 ,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能力 。

量子意识理论认为 , 是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作用 , 在人的大脑中 , 存在着大量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的电子 , 意识就是从这些电子的波函数周期性坍塌中产生的 。 这一假说在解释大脑功能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 形成了解释一些现象的基础 。 这种坍塌速度越快 , 感知的速度更快 , 所感知的世界就会慢下来 。

著名科学家彭罗斯和哈梅罗夫用坍塌缩说建立量子意识理论 , 他们认为 , 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 , 是同一些微管组成的 , 这些微观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 , 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 , 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 。 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 , 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 。 在坍缩的时候 , 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 , 当你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 , 在大脑神经里 , 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 , 一旦坍缩 , 就产生 念头 , 所以坍缩触发形成了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