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传播的菲涅尔区是怎么提高无线信号的

电磁波传播的菲涅尔区是怎么提高无线信号的

菲涅尔区的概念是19世纪初期被提出的 , 法国科学家奥古斯汀-让·菲涅尔通过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 , 揭示了光从光源到观察点传播的物理特性 。 菲涅尔区是指以收发设备两点为焦点的一系列同心椭圆 。 由于光的传播通路的路径长度不同 , 其中传播到第一菲涅尔区的光波因与直线传播路径是同相位的 , 导致在观察点得到叠加增强的光信号 。 而传播到第二菲涅尔区的光波因与LoS是反相的 , 导致观察点得到叠加减弱的光信号 。

后续随着菲涅尔区的奇偶交替 , 导致在观察点得到增强和减弱的干涉叠加结果 。 将菲涅尔区理论第一次引入无线射频领域的工作可以追溯到1936年西屋公司的两份专利 , 此后菲涅尔区在无线电波传输、基站选址及天线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与基于RSS的菲涅尔-基尔霍夫刀口衍射模型实现米级精度的定位工作不同 , 我们的工作将反射和频率多样性都考虑在内 , 构建了菲涅尔区反射模型 , 并揭示了物体微小移动与信号波动模式间的精确关系 。 基于此 , 我们可以捕获到仅涉及亚波长级微小位移的人体行为 , 将WiFi感知的极限提升到毫米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