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能力爆发 华为5G折叠屏手机将亮相巴展( 八 )

华为5G芯片相关专家对《壹观察》透露:巴龙(Balong)是雪山的名字 , 在西藏定日县 , 海拔7013米 。 将华为基带芯片命名巴龙(Balong) , 始于2007年 , 寓意华为芯片要勇攀高峰 , 攻克世界顶级难题 。 实际上 , 麒麟处理器的前身是AP处理器 , 叫做K3 , 也是雪山的名字 。 后来转做完整SoC之后重新命名为麒麟 , K3则被集成到麒麟之中 。 除此之外 , 华为的芯片产品还延伸出家庭接入类产品芯片凌霄、AI芯片昇腾、用于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芯片鲲鹏 , 以及用于基站的5G芯片天罡 , 形成了一个覆盖华为各个业务线的芯片体系 。

Balong发展历史有三个关键时间点 , 分别是2009年做3G基带芯片 , 主要客户是欧洲运营商以及拉美运营商 , 当时主要是3G数据卡 , 以及无线路由器和MIFI等多种终端设备 。 2012年正式推出首款4G-LTE基带商用芯片——巴龙710 , 是全球首款支持Cat4标准的基带芯片 , 由此开启了在智能手机业务的崛起之路 。 2019年推出的Balong 5000 , 则真正完成了从积累——跟随——同步——超越的跃升 , 其诞生之初的目的就非常明确:支持华为5G智能手机做到领先行业 。

处理器是智能手机关键核心元器件 , 而基带芯片则是其中通信技术含量最高的组成部分 , 直接决定了这款处理器的通信技术迭代级别和用户的网络体验 , 这也是苹果能够设计出A系列处理器 , 但在基带芯片上与高通因移动专利授权费对簿公堂之后 , 不得不采用英特尔基带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