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 全国数千家法庭远程审案 开启“无接触庭审”新模式( 四 )

5G时代的庭审变革

“互联网庭审系统在抗疫期间的使用具有特殊意义 , 拓展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渠道 , 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 免去了当事人往返法院的奔波之累 , 也避免了人员聚集可能引发的安全和健康隐患 , 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 作为企业 , 我们希望能够用技术和资源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 助力全国各地法院开展网上庭审 。 ”祝文明说 , 而在这场疫情的考验中 , 人民法院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审判方式 , 实现减少人员聚集、方便群众诉讼、提高诉讼效率一举多赢 , “网上审案”的广泛运用 , 无疑将推进庭审方式的灵活性 。 “我们本来就计划将公司研发的‘智慧法庭’作为2020年重点产品去打市场 , 根据之前对于互联网庭审发展趋势的预判 , 未来3-5年 , 随着5G时代的到来 , 预计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案件能实现网上开庭 。 ”在祝文明看来 , 此次疫情期间全国法院“网上开庭”大爆发 , 源于数年来全国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打下的底蕴 , 也使他对于“网上开庭”普及的预判时间大大提前 。 “今年大年初三我们就开始工作了 , 全国很多家法院跟我们联系 , 要求对法官进行远程培训 。 ”祝文明说 , “互联网智慧法庭”系统为方便当事人 , 其进入端口极为简单 , 而法官端则设置了禁言、投屏、实人认证、电子签名等多个功能 。 祝文明介绍 , 网上开庭的技术基础 , 一是云资源 , 如阿里云 , 二是视频流服务 , 因为庭审中需要通过视频对话的方式 , 三是安全措施 , 以及证据交换、语音识别等技术的运用 。 “互联网智慧法庭”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有2万场的运用 , 而上述两家法院98%的案件为线上审理 。 值得关注的是 , 网上开庭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开庭 , 仍有多个问题待解: 仪式感、严肃性如何保持? 技术上 , 如何识别证据的真伪等等 。 祝文明认为 , 随着5G技术的来临 , 可以辅以其他技术手段 , 比如VR、虚拟空间 , 增强庭审的现实感 ,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 未来电子证据会越来越多 , 结合区块链技术和多个技术的融合 , 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案件适合网上开庭 , 这需要一个过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