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的“指纹”在哪?通过看脸,科学家改进亚洲狮种群监测方式( 六 )

我们知道 , 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 , 通食草动物的数量和密度会通过食物链影响食肉动物的数量和密度 。 一开始 , 科学家认为亚洲狮的分布密度取决于自然猎物的分布 , 但运用新的统计方法发现结果和预期相反:调查区域中的猎物密度对亚洲狮的分布密度无太大影响 。 而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公园管理人员给亚洲狮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导致的 。

另外 , 调查发现 , 与海拔相对较高或崎岖不平的地区相比 , 亚洲狮更喜欢在平坦的山谷活动 。 除此之外 , 靠近放置食物以吸引狮子供游客观赏的地方 , 亚洲狮的密度更高 。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 , 人类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而吸引狮子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狮子的自然分布密度 。 这与其他研究成果中所提及的人为干扰对狮子行为方式和社会动态的影响有着类似之处 。

那么 , 这个发现该如何运用在保护狮子工作之中去呢?它直观地评估了人类行为对狮子种群发展的影响 , 一方面对人们而言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 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对狮子种群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的指导数据 , 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 规避无益行为 , 做好亚洲狮种群数量的恢复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