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洋要空间:填海造陆原来从汉代就有了先例( 三 )

前世今生

新中国成立后 , 我国先后有四次围填海热潮:1950s-1970s的补充耕地、1980s-1990s滩涂围垦和发展养殖业、1990s-2000s的农田或城镇开发、2000s至今的规划性开发 。 国外以荷兰为例 , 荷兰全国有20%-25%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 , 迫于自然地理环境而成为世界上具有悠久的围海造陆历史的国家 。 目前 , 荷兰全国围海造陆面积超过5200平方公里 。 美国也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 , 未来年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 。

负面效应

围填海活动是可以缓解止地紧张局面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 但是不合理的围填海活动则会给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伤害 。 比如:近岸淤积、海洋灾害频繁发生、滨海滩涂湿地逐渐减少、近海生态承载力减弱等等 。 可以说 , 国外的填海造地活动经历了从狂热到理性、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 基本趋近成熟 , 其发展历程、历史经验对于填海快速发展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