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NASA在火星释放一只“鼹鼠”!4小时内挖了50厘米深的洞!( 三 )

通常来说 , 幸福总是短暂的 。 HP3实验的首席研究员Tilman Spohn介绍 , 鼹鼠在第一轮掘洞中就遇到了一块石头 。 好在它的尺寸不大 , 不会阻挡鼹鼠前进的脚步 , 钻取机构倾斜大约15°将其推开 。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曾做过模拟测试 , 鼹鼠并不畏惧10厘米以下的石头 , 但克服类似障碍会耗费大量时间 。

据德国科学家介绍 , 热流和物理学特性探头(HP3)总重3公斤 , 最大功率2瓦 。 前端的钻取机构通过旋转的蜗轮拉伸主弹簧产生锤击效果 , 第二个弹簧用于吸收反冲 。 DLR空间系统研究所的Torben Wippermann解释说 , 整个机构就像一枚自带锤子的大铁钉 。

在接下来的几周内 , 鼹鼠将进行10轮锤击 , 在火星地下钻个3至5米的洞 , 再用后端拖拽的一条配有14个传感器的电缆收集火星内部数据 。 温度、热导率和辐射计数据将发送至德国科隆的DLR控制中心接收 , 然后由DLR行星研究所的科学家进行处理和评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