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效设计到代码|网易云音乐2018年度听歌报告的背后( 三 )

同样是骑车,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骑法传递的情绪也是不同的。这个页面的关键词是「专一」,我们设计的场景是你选中了这条路,就算是山坡也会走下去。一开始我们参考真实的场景,上坡嘛就用力蹬(草稿,忽略人物细节)

从动效设计到代码|网易云音乐2018年度听歌报告的背后

但是这个费力的感觉真的是我们要传递的情绪吗?专情于一首曲子应该是「享受」而不是「忍受」,于是最终我们选择了这个乍一看不太符合现实规律的动作——先快速蹬几下,再滑行一段。这种骑法会让人有「爽快」的感觉,至于上坡怎么也那么轻松?那说明你已经轻车熟路了,对这条路足够「专一」嘛~

类似的问题在这个页面也遇到了。一开始我们参考了真实的提琴演奏动作,这看起来似乎也挺像在拉提琴的,但看着总觉得有不太舒服的地方。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它的问题就在于「过于真实」而「引起不适」了。尤其是那个手臂颤抖,会让人觉得他拉琴拉的很费力,而我们的场景、BGM 都是很轻松的,所以我们最后还是让它归于平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