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 2 3D感光版来了 和苹果Face ID系统有何不同?( 三 )

众所周知,目前深度相机按照其工作原理不同,可以分为三种: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技术)、RGB双目以及结构光技术。2017年9月,苹果iPhone X发布,首先摒弃指纹识别技术,采用3D(散斑)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接着,国内手机厂商OPPO、小米开始跟进,纷纷采用3D结构光,作为手机生物识别功能的核心技术。

首先,雷锋网为读者区分一下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技术)、RGB双目、结构光技术三种技术的差别:

TOF(飞行时间):通过向目标物体连续发射光脉冲,再通过传感器,接收从目标物体反射回的光。光速是已知的,所以,通过计算光脉冲飞行往返的时间,就可以得到物体不同位置的深度信息(距离)。目前,市面上的手机采用TOF技术的有vivo NEX、三星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

RGB双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两个像“眼睛”一样的相机,拍摄不同的照片,得到视差计算出深度信息。深度双目相机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式(双RGB,即两个彩色摄像头),另一种是主动式(双IR,IR是红外线Infrared Radiation的简写)。

结构光:同TOF一样,也利用了光学原理。通过激光器,将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光线投射到目标物体上,再通过红外摄像头进行信息采集。由于目标物体位置不同深度信息不同,所以采集到的图像相位信息不同,再通过计算得出3D模型。苹果、OPPO、小米均采用的是结构光技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