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性感的折叠屏,难揣摩的5G潮水流向(11)

至少在我们已经看到的折叠屏产品上 , 总有着一种浓浓的塑料感 。 新产品新技术的背后是越来越高的制造成本和研发投入 , 由此带来的折叠屏手机昂贵售价也成为制约用户购买意愿的关键因素 。 动辄上万元人民币的售价与产品应有的惊艳度并没有形成正比 。

更何况 , 本身材质的特殊性且现阶段技术不成熟导致的良品率低 , 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柔性OLED屏幕无法像LCD、刚性OLED屏幕那样快速得到普及 。 据业内有关人士透露 , 即便是以屏幕技术引以为傲的三星 , 可折叠屏幕良品率也仅仅为10~20% 。

折叠屏手机之争也是产业链上游柔性显示屏供应链的一次对决 。 某种程度上 , 折叠屏手机热潮的出现 , 与国内柔性OLED屏幕产能的提升关系密切 。

2017年中国京东方科技集团(BOE)宣布建成柔性显示屏第六代生产线 , 才打破了只有三星可以生产柔性OLED显示屏的魔咒 。

作为OLED方面的后来者 , 京东方在2018年实现了B7柔性屏产品线的量产 , 良品率已达较高水平 。 同时 , 这款柔性OLED屏幕已经达到1毫米折叠半径、10万次寿命 , 不逊色于三星和LGD的同类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