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国酒”,从唐朝就开始打广告,产地被称为茅台的老家( 四 )

它说白酒香型消费倾向一直都在变化 , 80年代之前粮食不像现在这么富余 , 清香型的纯正、质朴白酒是大众的选择 , 喝的就是那个酒的味道;进入90年代后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大众转向喝更好的酒 , 价格成了品质的体现 , 而且浓香型酒类众多 , 选择丰富 , 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而到了21世纪 , 人们要喝更稀缺的酒 , 于是年产量受限的酱香型酒开始掌握行业定价权 。

不过消费者需求的轮动是常态 , 或许某一天大众又回归本真、选择质朴呢 , 就象在山西的白酒市场 , 汾酒一直占据着超过50%的市场份额 , 曾被称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 , 从来就不怕竞争 。

产地被称为茅台的老家

有趣的是 , 汾酒和茅台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香型代表 , 但历史上却有一段关于它们之间的传说 。 中国白酒行业曾有一个说法:“茅台老家在山西” , 意思是说茅台酒的酿制工艺借鉴了汾酒的酿制方法 , 但相隔几千里的山西和贵州之间是怎么产生关联的呢 。

根据百度百科上的资料 , 在明清时期 , 山西的盐商生意遍布全国 , 在那个时代交通不便 , 水路运输是最主要的方式 , 而茅台镇正位于赤水河畔 , 所以那里成了晋商的聚集点之一 , 由于汾酒不可能随身带 , 所以就干脆在当地按照汾酒的酿制工艺就地取材酿酒 , 都说水是白酒的血液 , 粮食造就的酒曲是白酒的灵魂 , 于是赤水河的甘泉加上茅台镇的玉米大麦 , 产生出了别具风味的口感 , 之后汾酒的酿造工艺与当地的酿酒方法相互融合 , 经过演化成救了酱香典范茅台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