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抗癌药,中国药企的一场“愚公移山”( 三 )

T细胞之所以能识别癌细胞,是因为它能释放免疫受体蛋白(比如PD-1,有个复杂拗口的中文名,叫“程序性死亡受体-1”),这种蛋白质就像一道安检闸门,健康细胞才能安全通过,癌细胞不能。

通过这道门的关键就是要找到“锁孔”并开锁。PD-1上的“免疫检测点”(immune checkpoint)就是那个锁孔,正常细胞具备“表面蛋白质”这把“钥匙”,通过与PD-1匹配以“通过安检”,开锁通行,而打不开锁的癌细胞也能马上被识别出来。通过“解锁”机制,T细胞可以迅速且大规模识别和杀灭癌细胞。

PD-1这种精妙的识别机制,是在1992年由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发现的,他也因此在201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但问题是:如果这种识别机制真的有用, 那为什么很多癌症还是会逃过T细胞的法眼并夺人性命?

很简单,只要有锁,就会有钥匙。癌细胞没有原配的钥匙,但可以伪造一把——PD-L1配体就是这样一把“假钥匙”。抢占了这道锁之后,它会干扰T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激活,进而抑制免疫系统,导致T细胞凋亡,躲过一劫的癌细胞(这叫“免疫逃逸”),就可以继续肆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