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恩师霍金:一生追索什么才是世间基本 宇宙何以创生( 八 )

忆恩师霍金:一生追索什么才是世间基本 宇宙何以创生

1974年霍金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7年他被任命为引力物理教授。这是剑桥为其量身订制的。那个时代,剑桥规定每一个研究组都只有一名教授,直到有了空缺才能递补,所以绝大多数剑桥人终身任讲师。但对天才可以暂设教授位置,这就是霍金的情形,两年后他被选为卢卡斯数学教授,引力物理教席也就自动取消了。

卢卡斯数学教授是科学史上最崇高的教席,因为牛顿和狄拉克都是他的前任。我有幸见证了霍金的就职仪式,他发表了题为“理论物理的终结可能在望吗?”的演讲。狄拉克生前多半时间在圣约翰学院埋首研究,很少到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来,而霍金经典相时期和他的研究交集不多。后来狄拉克退休搬到佛罗里达并终老于彼,只有夏天回剑桥,有时会到系里,但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他。1975年他在梵蒂冈曾当面告诉霍金,是他推荐霍金获得庇护十一世奖章的。1984年狄拉克逝世后被埋葬在佛罗里达,但1995年伦敦西敏寺为他在牛顿墓旁安放纪念石,并邀请霍金在仪式上致辞。

1982年夏天,霍金和吉本斯在剑桥召开了极早期宇宙学的会议。这是在该领域影响最深远的会议。早在20世纪70年代,狄克等就指出在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如宇宙微波背景因果性问题、单极子问题,尤其是空间平性问题,后者体现了宇宙演化对初始条件的极度敏感性。固斯和林德等认为,如果在大爆炸相前宇宙以指数式膨胀,即存在一个暴胀相,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不过,由于暴胀的机制或暴胀子不能从第一原理推出,所以不少人对这个场景抱迟疑态度,认为它只是一个唯象模型。但是,这次会议取得了一个重要的进展,那就是霍金等人提出,在暴胀背景下,经典无规性很快就被暴胀抹平,而量子场涨落应是宇宙结构,比如星系团和星系的籽。事实上,那也正是8年前霍金和吉本斯把对黑洞视界辐射推广到宇宙视界时研究过的量子涨落。10年后,宇宙背景探索者卫星探测到由这个涨落引起的微波背景温度在不同方向的差别。后来WMAP和普朗克卫星的观测更证实它和预言精确一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