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医生刘良勇:巧手“复活”千年文物( 四 )

清洗干净后要进行修补,此过程犹如“绣娘绣花”,要极其小心。先找出相同的古纸,将其裁剪成小条,补在虫眼、断裂、缺失处,然后用针一点点挑去多余部分,让修补的旧纸与缺失处一致。修补好后就是装裱,此过程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些。经过以上几个环节,一次字画修复就宣告结束。

工匠精神千年传统技法饱含温度

文物修复是一个冷门专业。一位文物修复者,不仅要精于技艺,追求完美,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刘良勇继承了父亲的文物修复精神,也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业务知识。虽然徒弟们都很沉得下心学习,但刘良勇仍不敢有丝毫松懈。这并不是对徒弟不信任,而是他要对文物负责。

“做这行要胆大心细。”刘良勇说,文物修复者就是“医生”,给宝贵的文物治病,需要细心对待。刘良勇一直坚持修复过程尽量不用化学药品,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传统的。为了防止文物掉墨,他用蒸的方式减小对文物本身的伤害。

刘良勇时常告诫徒弟,文物修复要尽可能保持原貌。他常说,所有遗留下来的文物不论残损与否都有故事,文物修复师与文物相遇更要相知,千年的传统技法和古旧的工具饱含了传承的温度。文物工作者在修复文物时,宛如穿梭时空与古人对话,而非随性创作。 据东坡文化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