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需要重新设计吗( 四 )

2016年,国际地道化学与应用化学分离会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来处置这一争论,但可能很难在短期内给出结论。

一切这些问题都让一些化学家置信,我们需求重新设计元素周期表的规划,以突出在传统表格中并不明显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目前并不乏这方面的想法,科学家们已提出了数百个版本的元素周期表(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马克·里奇保管了这些周期表的互联网数据),其中西奥多·本菲提出的螺旋状和退休的加拿大化学家费尔南多·杜富尔发明的看似圣诞树的3D版本尤为盛行。

其中,螺旋式元素周期表以氢元素为中心,元素随着原子质量增加呈螺旋式上升。

每个轮辐(从中心到外围的直线)上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属性,就像今天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一样。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埃里克·谢里则支持一种更彻底的修正办法:经过把F区的全部30种元素放进往常的第2和第3族之间,使竖列从18列变为32列,如此一来,周期表中的原子序号就能够连续排列。

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讨所的吉勒莫·雷斯特雷波倾向于另一种方式:鉴于我们对元素化学反响性的了解不时增加,他研讨了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化学相似性能否与150年前相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