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半导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四 )

3 集成电路的发明

晶体管收音机比电子管收音机小多了,可以随身携带。但它是由晶体管、电阻、电容、磁性天线焊在一块电路板上,相互之间由导线相连。体积还比较大,装配工艺复杂。

1958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晶体管电路小型化基金,以便适应美国为赶超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需要。那时,德克萨斯公司的基尔比承担了这一任务,试图制造将晶体管、电阻器和电容器等包装在一起的小型化电路。

1958年9月基尔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振荡器,这一切都记载在他当天的笔记中。基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在1959年2月取得了专利权,名称为“小型化电子电路”。

与此同时,美国加州菲切尔德(仙童)半导体公司的诺伊斯提出了用铝连接晶体管的想法。在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5个月以后,即1959年2月,他采用霍尔尼提出的平面晶体管方法,在整个硅片上生成SiO2掩膜,应用光刻技术按模板刻成窗口和引线通路,通过窗口扩散杂质,构成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将金或铝蒸发,因而制成集成电路。1959年7月诺伊斯的集成电路取得了专利权,名称为“半导体器件与引线结构”。从此集成电路走上了大规模发展的新时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