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 三 )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绿灯区”的有7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农林水财政支出和猪料比;位于“浅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为农产品出口额和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从灯号变动情况来看,2018年四季度,农产品出口额从绿灯降至浅蓝灯;其它9项指标灯号均未发生变动。

生产保持平稳 出口持续回落

2018年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7759.4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与前三个季度基本持平(略升0.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基本平稳。

粮食生产稳定,种植结构优化。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158亿斤,比上年减产74亿斤,下降0.6%;但每亩产量比上年提高0.9公斤,增长0.2%。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少,2018年全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6亿亩,比上年减少1428万亩,下降0.8%。

各地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粮、经、饲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谷物播种面积减少,豆类播种面积增加。受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谷物产量有所减少,豆类、薯类产量有所增加。2018年全国谷物产量12204亿斤,比上年减少100亿斤,下降0.8%。其中,稻谷产量4243亿斤,减少11亿斤,下降0.3%;小麦产量2629亿斤,减少58亿斤,下降2.2%;玉米产量5147亿斤,减少35亿斤,下降0.7%。豆类产量383亿斤,比上年增产15亿斤,增长3.9%,其中,大豆产量320亿斤,增产15亿斤,增长4.8%;薯类产量571亿斤,比上年增产12亿斤,增长2.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