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撞机重磅发现:玻色子产生的证据!快来看看吧( 二 )

博科园-科学科普:1996年 ,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 , 首次观察到带有两个W玻色子的事件 , 不久之后发现了ZZ事件 。 十年后 , 费米实验室的Tevatron对撞机观测到了WW、WZ和ZZ事件 。 大型强子对撞机现在产生了大量的玻色子事件 , 可以进行精确的测量 , 利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对罕见三玻色子的产生过程进行了预测 。 产生包括弱玻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即所谓的三重和四次规玻色子耦合 , 这种耦合对未知粒子或力的可能贡献非常敏感 。

  • 数据与两种射流不变质量分布的期望进行了比较 , 信号(VVV , 黄色)被缩放到测量值 。 图片:ATLAS Collaboration/CERN

由于弱玻色子不稳定 , 它们通过衰变成成对的轻子(包括不可见的中微子)或夸克(夸克形成粒子喷雾 , 称为“喷流”) , 在探测器中被重建 。 阿特拉斯物理学家们结合了对不同衰变模式和不同类型三玻色子产生的搜索 , 包括带有三个W玻色子的事件(“WWW”) , 以及带有一个W玻色子、一个Z玻色子和任意一种第三个玻色子的事件 。 后者称为“WVZ”事件 , 其中“V”是“W或z”的缩写 。 阿特拉斯物理学家用来搜索“WWW”事件的一种技术使用了计算出两个喷流的不变质量 , 并将其与W玻色子的质量进行了比较 , 这使他们能够确定喷流是否是W玻色子衰变的结果 。

推荐阅读